刚刚过去的“五一”假期,全国国内出游3.14亿人次,人们出游热情高涨,很多热门旅游景点人潮汹涌,开启“人从众”模式,挤到让你怀疑人生。
然而,在文旅产业大火的同时,安全事件却偶有发生。五一假期期间,贵州乌江百里画廊突发大风致4艘游船倾覆,84人落水,10人不幸遇难。这场悲剧再次给加速奔跑的文旅产业敲响了安全警钟。
安全是文旅经济的基石,是文旅发展的生命线,没有安全作保障,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就成为空谈。追寻“诗和远方”,要以全时全程平平安安为前提。各地在“花式揽客”的同时,必须夯实安全底盘,确保游客乘兴而来,尽兴而归。游客出游,也要带好安全和文明的“行囊”。
树牢“一盘棋”思想,实现文旅安全“全上阵”格局。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,促使文旅、公安、交通、应急等部门协同合作;借助信息共享、联合执法、应急响应等措施,确保旅游安全工作紧密衔接、高效运转。如,日照市为确保“五一”期间文旅市场安全有序,提前谋划、精心组织,启动旅游旺季一级响应。文旅部门加强监管,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;公安、交警部门加大对景区周边交通疏导和治安巡逻力度;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餐饮、住宿、购物等市场的监管。通过多部门联动,确保文旅市场平稳有序,安全运行。
抓牢“一条链”思路,形成安全监管“全要素”闭环。文旅安全是一条串联着诸多环节的链条,哪一个节点出现纰漏,都会造成断链、毁链。为保障闭环安全,加强人、物、技监管至关重要。如,可以加强对“物”的监管。有些旅游设施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行易引发故障,监管部门和景区需随时随地对设施设备进行巡查、检测,及时更换、维修坏掉或容易出问题的部件,不能及时更换维修的,应停止运营,决不能让设施设备带“病”工作。还可以创新监管方式,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提高对“人”监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,实现安全监管的常态化、长效化。例如,黄山景区要求游客必须组队登山,配备北斗定位手环,既满足游客“登高望远”的需求,又能在遇险时及时启动救援,实现“一键传送、一屏掌控、实时联动、在线指挥”。
守牢“一根弦”思维,力争自身安全得到“全方位”保护。安全,始终是旅行的必备要素,这根弦绝对不能松。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“第一责任人”,游客应为自己的身体健康、生命安全负责。制定旅游攻略时,必须把安全攻略放在首位。例如,在出行前,可以关注当地气象,准备好“医疗包”等;自驾游途中,遵守交通规则,备好灭火器、破窗锤等设备;在景区游玩时,时刻关注安全提示和安全警示标识,远离深水、陡崖等危险区域。
没有安全护航的“诗与远方”,注定是一场不负责任的冒险。只有拧紧“安全链”,紧绷“安全弦”,游客的每一次出发才会充满幸福,每一程归途才会满载平安,文旅市场也能平稳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。(竹风)(图片源自网络)